收縮壓偏高,舒張壓正常:
表示大動脈的彈性降低,主要是因為人體老化的綠故,常見於長年者及更年期
婦女。
收縮壓正常,舒張壓偏高:
倘若收縮壓正常,舒張壓偏高,甚至脈壓差很近,例如130/110mmHg,多半
是工作勞累壓力大,活動偏少,交感神經活性增高,周圍血管阻力增高所致,
是高血壓病的早期表現。對單純舒張期高血壓仍不容忽視,因為隨著病程延
長,單純舒張期高血壓可以轉變為經典性高血壓。甚至向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發
展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隨著年齡老化,預後就較差。
另一種可能是肺功能不正常,在肺部二氧化碳與氧氣的交換不充分,使血液中
含氧量太低,為使全體細胞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,身體自我補償將血液循環系
統的舒張壓提高。
影響舒張壓的因素很多,但主要因素為心跳與血管阻力。心跳頻率改變時對舒
張壓有較大的影響,心率增快,舒張期偏短,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小動脈流向外
周的血液也較少,因而心舒期末在主動脈中存留的血量增多,導致舒張壓偏
高。另一方面,周邊血管阻力升高與動脈彈性降低,都會使回心血量減少,在
心舒末期存留在主動脈中血量增多,舒張壓就會升高。
1.收縮壓高、舒張壓高:
收縮壓高代表血管阻塞,舒張壓高代表血管硬化。因收縮性高血壓常發生於老
年人,收縮壓一旦控制下來,舒張壓即會正常,因此,收縮壓的控制比舒張壓
重要。
2.收縮壓高、舒張壓低:
單純高收縮壓,舒張壓低於95毫米汞柱或收縮壓高而舒張壓不升或更低,脈
壓差大,大多屬於血管硬化所導致的結果。
3.收縮壓低、舒張壓低:
一般成年人若血壓測量多次,維持收縮壓在90至100 mmHg以下,而舒張壓在
50至60 mmHg以下時,就應接受更進一步的身體檢查,找出原因而加以治療。
低血壓的種類可分為本態性低血壓、繼發性低血壓、姿態性低血壓。
4.兩手血壓的差異:
兩手血壓的差距,可以觀察出是否出現血管相關病變。兩手血壓的正常差距為
5-10mmHg,一旦多次測量結果均顯示兩手血壓差距超過20mmHg,就表示血管
可能出現病變,建議必須立即就醫,以盡快找出原因,並接受治療。醫師可根
據兩手不同的高低血壓,來懷疑可能的血管相關病變,例如較低血壓的那一手
出現動脈硬化、血管阻塞的風險會比較大,應盡快檢查與治療。
|